手机版

凝心聚力巴渝行|让“网约房”成为“阳光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1:46:00    

“现在打开手机‘畅住助手’小程序进行实名认证后,刷身份证便能顺利开锁入住。”在重庆渝中区的熊猫公馆,游客李芳对这种入住方式非常认可。“入住网约房流程变成自行规范登记后,解决了‘网约房’前台缺失等问题,十分便利。”而这种方式,已成为该区大部分网约房的常态。

作为拥有重庆众多热门景点的辖区,仅今年春节假期,渝中区就接待游客1036.4万人次,同比增长11.71%,网约房行业也随之红火起来。据统计,区内分布着“网约房”1.6万余间、“网约房”经营主体160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市场经营规模达数亿元。

然而,在“网约房”日益火热的市场下,问题也油然而生。由于房源分散,监管难度大,一时间网约房成了矛盾纠纷的“高发地”,部分房源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

去年底,渝中区出台了《重庆市渝中区网约房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积极探索网约房智慧监管改革,形成了数字赋能、多部门协同的管理新机制,而这背后也留下了政协坚实的足迹。

渝中区政协聚焦“网约房”新业态带来的城市治理挑战,组织委员开展“安全风险”委员监督性暗访活动,通过蹲点调研及收集界别群众意见,深入排查网约房安全隐患问题交相关部门立查立改,并召开专题重点协商会,提出《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网红经济发展的建议》。查辉、王磊等委员通过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方式持续建言,希望明确政策导向,推动网约房管理服务由无法可依向有章可循转变、由治安管理向全面服务转变。

“我也参与了一些网约房突出矛盾的纠纷调解,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区政协以各种形式向相关部门反映。”作为一名职业律师,王舒委员全程参与了《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围绕网约房产生的旅游投诉、消费纠纷、治安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往往需要多部门联动处置,属于典型的“九龙治水”难题。“如果仅出台部门管理办法,起不到系统治理的作用。”冯岭委员做了多番调研后提出,“新业态提出新考验,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创新手段、统筹施策。”

如何创新监管模式,让“网约房”成为“阳光房”?渝中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蔡小龙介绍,渝中区建立了“一房一码”动态积分管理机制,规范网约房线上报备、复核、赋码、监管、退出等全流程机制。“我们还通过数据归集、信息共享,实现多部门齐抓共管,确保网约房管理有规可依、权责清晰。”渝中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主任陈大斌说。

渝中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建设委员民主监督直通车数字化平台,接下来委员们发现网约房等问题线索可通过“随手记”“随手拍”直报部门处理机制,实现监督信息的快速收集、流转、处理和反馈,进一步提升委员民主监督效率和效果。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