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白洋淀上丨这届艺术节“很雄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13:00    

光影交错间,硝烟弥漫的战场浮现眼前,杨六郎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立于舞台之上……《杨六郎传奇》作为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的开场节目,通过声、光重构,全程采用沉浸式演绎,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相较于传统戏曲呈现方式,科技让《杨六郎传奇》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现场观众称赞:“这很雄安!”

当科技与传统文化相遇在未来之城,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传统与科技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创作灵感。《杨六郎传奇》是历史长河中一段璀璨夺目的英雄史诗。沉浸式剧目《杨六郎传奇》打破舞台边界,让观众跟随AR投影中的金戈铁马,穿越到北宋战场。演员与全息影像的虚实互动,让杨六郎保家卫国的忠义故事跳出史书,以更立体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这并非对传统的颠覆,而是以科技为笔,在文化长卷上续写新篇。当历史人物在光影中“复活”,现场观众得以跨越时空,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也让经典故事找到与当代对话的新路径。

《杨六郎传奇》。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在科技引领下,传统文化表演跨越界限,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在雄县梨水湾生态园内,AI(人工智能)机器人扭起大秧歌,机械关节随着欢快的鼓点精准摆动,一板一眼的动作既保留了秧歌的喜庆韵味,又展现出科技的独特魅力。机器狗表演舞狮腾空跃起,精准的动作控制与传统舞狮的精气神完美契合。这些AI机器人的登台表演,并非对传统艺人的替代,而是用创新形式拓宽文化边界。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变革。现场游客拿起手机打开直播,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网友眼前。

科技,正悄然改变文化传承方式。无论是古老的戏曲表演、精湛的芦苇画工艺,还是复杂的黑陶制作,都能在科技中焕发新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分享自己的技艺与故事,吸引大量年轻粉丝的关注。传统技艺不再局限于固有模式,而是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相结合,催生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服务。这种融合不仅创造新的文旅经济增长点,还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转型。当文化资源插上科技的翅膀,便衍生出更多元的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让传统文化充满创新味道。一场雄州文化艺术节,让传统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那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人类文化多样性之路。(郝金钰)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