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激活长征记忆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VR全景数字展厅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位于江西赣州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正在利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传统的展陈方式。
集长征出版书物展示、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体验以及红色课堂于一体的长征出版物博览中心,利用声、光、电等手段展示文物及照片的基本陈列,全面落地的“红色时空·数字长征”设备,以智慧化、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党组成员、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于都县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主任钟敏表示,“红色时空·数字长征”设备的应用,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长征故事跨越了时空界限。
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参观者可通过互动屏幕“俯瞰”长征路线全貌——从于都河畔的集结渡口到雪山草地的艰险征途,每一处地理坐标都与历史事件精准关联。高精度三维建模技术将锈迹斑斑的军号、磨损的草鞋、泛黄的行军地图等文物转化为可360度观察的数字模型,细节纹理纤毫毕现。VR设备则让观众“穿越”至1934年的渡河场景:夜色中火把连成长龙,浮桥上战士步履匆匆,耳边传来《十送红军》的曲调……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可对话的鲜活记忆。
据了解,“红色时空·数字长征”项目历时3年,运用现代数字摄影、三维信息采集等技术,对于都及长征沿线80余个红色场馆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数字化归档,构建起涵盖文字、图像、音视频及三维数据的庞大数据库。通过融媒体聚合平台,这些资源被整合为“数字长征”云端展厅,即使远隔千里,公众也能通过手机、电脑或博物馆内的终端设备,身临其境地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聆听专家讲解长征中的关键战役与感人事迹。
“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一些现实难题。”钟敏表示,数字化手段不仅降低了文物损耗风险,还打破了地域限制。目前,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中打造的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VR全景数字展厅的浏览量已超过1100万;2024年3月,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推出的“于都革命文物数字平台”小程序,具有全县革命文物的全域展现、动态检索、数据管理、智能导航等功能,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于都革命文物的相关知识,也为于都红色旅游做攻略提供了详细的知识参考。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的数字化创新不仅体现在展览上,其推出的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剧《长征第一渡》同样利用数字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日前,该剧在于都举办了首演两周年纪念演出。
“《长征第一渡》太震撼了!”观看纪念演出的中国国家软式曲棍球队队员杜三洋表示,高科技舞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剧中红军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逼真画面让他深受触动。
钟敏介绍,该剧使用了先进的高科技舞台设备(可实行360度翻转和左右开合),利用声光电多媒体配合戏剧、舞蹈、武术等表现手法,以闪回的形式全面、生动、立体地展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征程,让观众全景式、沉浸式深度体验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据了解,自首演以来,该剧已累计演出421场,22万余人次观演,成为于都红色旅游的新名片。
“技术帮助我们留住历史,也让更多人读懂历史。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博物馆计划开发应用更多智慧化技术手段,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延伸。”钟敏说。

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剧《长征第一渡》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