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上新台阶丨“店播”靠什么赢回海外订单?
在电商直播间,你是更愿意信赖网红主播的热情呐喊,还是更愿意为“素人店播”的真诚推荐买单?
最近公布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广州直播电商零售额已经达到5171亿元——一向被认为缺乏头部主播的广州,“反超”了头部主播集中的一众其他城市。
深挖数据背后,我们又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包括广州在内的众多广东城市,这几年之所以能在直播电商领域实现“逆袭”,很重要的原因正是“店播”的兴起。
在广东,你可以随处看到专业市场人声鼎沸,商家面对的不是顾客,而是一个个手机屏幕。即使操着不太流利的“广式英语”,却也能站在田间地头,站在流水线边上,靠直播收获一大批海外粉丝。
原创箱包品牌主理人黄赛告诉记者,“店铺的直播,丰富了客群,国内、国外的一些客户都通过‘店播’下单,其中也不乏来自俄罗斯、阿塞拜疆、墨西哥、欧美等地区的客户。目前,线上销售额已经占整个品牌的90%以上。”
向来崇尚“食自己”(靠自己努力)的广东人,在电商直播上也喜欢自己开麦,不打草稿,没有技巧,甚至普通话还不太标准,反而用真诚闯出一片天地。
当然,“店播”的兴起更有消费者对品质追求的回归:直播带货“灵魂”是产品本身。而接地气的“素人店播”恰好既懂消费者心思,又对自家货品了如指掌。
真诚当然是必杀技,但光有态度还不够。广东“店播”之所以能出圈,离不开背后强大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专业市场。光是广州,在某头部互联网平台上,就有182个产业带通过“店播”和货架等形式在售货,数量居全国第一。
在“直播电商+产业带”的创新模式下,“人、货、场”就聚合在一处,“前播后厂”无缝对接。主打一个现选、现播、现下单。
皮具品牌主理人李力告诉记者,“我们的产业带基本上都是‘前店后厂’,而自家工厂仅给自己店铺生产,因此出货很快,完全可以适应客户的需求。”
“广州拥有很好、很全面的供应链系统。我们产品的任何一个五金件在广州都可以找得到。”原创箱包品牌主理人黄赛说。
制造业基因让广东直播“进化”出独特的“技术流带货”。从主播到“店播”,改写的是“游戏规则”,折射的是背后新的产业生态。
从大湾区各种万商云集的展会到店面直播间的千万订单,从车间里的忙碌制造到云端的数据洪流,产业链紧紧抓住消费市场,也“播”出一片属于“广东制造”的崭新春天。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冯雪 戴威)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