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善治提效能
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蘑菇气镇锚定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科网格为载体、民主自治为纽带,通过组织赋能、机制创新、队伍建设,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党建引领铸“魂”,织密网格治理体系
蘑菇气镇秉持群众诉求“全响应”、网格服务“零距离”的理念,全力推进网格治理体系建设,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新动能。
科学划分网格。按照“规模适度、边界清晰、便于管理”原则,将22个村(社区)精细划分成168个全科网格,组建了62个网格党小组,配备了599名专兼职网格员、46名职能网格员,推动党建、综治、民政等职能“多网合一”。乡镇领导干部下沉包联网格,构建起“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员”四级联动体系,以网格疏通基层治理脉络,绘就了全镇网格“一张图”,织密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服务网络。
精准高效服务。推行网格清单化管理模式,明确网格员的责任分工、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让网格员们清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和为谁做,使得网格管理更加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落实“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党建联席会议”等联动机制,充分激发“网格力量”,累计收集并解决村情民意184件,开展志愿服务155次,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以“小网格”托起“大治理”。

民主自治寻“解”,探索协同共治良方
蘑菇气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政府搭建平台,群众唱好主角,有效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搭建议事平台。坚持以“有事好商量、诸事多商讨、难事共商议”为原则,创新“网格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协商平台,组建由网格员、乡贤、法律明白人等参与的协商队伍,通过“群众提、网格议、部门办、大家评”闭环机制,化解矛盾纠纷58起,推动广场亮化等惠民项目21项。试行“线上微协商”模式,利用微信群、线上问卷收集意见12条,让协商议事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小规约”助善治。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定过程中,各村(社区)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民主程序,认真听取党员、群众意见,聚焦民族团结、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治理重点,采用条款式、顺口溜、三字经、四字诀、七字句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并通过“三会一课”“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播”等广泛宣传,确保群众“能认同、听得懂、记得住”,让其真正成为居民自觉遵守、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

轻车壮马赋“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蘑菇气镇直面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结构性矛盾,通过系统推进减负增效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为基层干部卸下冗余负担,使其轻装上阵。
基层治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清牌减群”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冗余标识牌403块、精简工作群79个,科学制定村(社区)权责清单,明确各村履职事项34项(社区32项)、协助事项16项(社区13项),规范可出具证明事项8项、不应出具证明26项,基层干部得以腾出更多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优化人才梯队建设。锻造基层治理“人才雁阵”模式,规范“头雁”管理,优化调整村(社区)“两委”干部105人;培育“青雁”成长,储备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后备干部80名;带动“群雁”齐飞,培育“8+N”志愿者153名,构建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建立“培-用-励”全链条机制,开展精准化技能培训126场次,推行“首问负责+帮办代办”服务模式,累计办结群众事项1798件,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完善人才奖励激励机制,拓宽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让基层干部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照亮前行路,基层治理织就幸福网。蘑菇气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拓展基层自治渠道,落实基层减负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发展进程中,蘑菇气镇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治理根基。
来源:呼伦贝尔市委社会工作部
美编:刘坤
主编:敖拓斌 监审:塔娜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