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杜牧笔下的清新诗句,读这五句就够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08:22:05    

杜牧,晚唐诗人,在诗、赋、古文多方面成就显著,他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豪迈风格的,如《九日齐山登高》等,一类是清新婉约风格的,如《赠别》等。

今天,飞花君就和大家一起来领略杜牧笔下的清新风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一句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韩绰是杜牧在扬州认识的朋友,他离开扬州之后,就开始怀念朋友。

那时候没有电话呀,只有用书信。杜牧想着北方虽然一片秋天的萧瑟景象,但江南也许还是青山隐隐,绿水悠悠,不知道友人此时此刻在做什么。所以他就想写一封信寄给朋友,和朋友调侃一下。

二十四桥,是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时间呢,又是在明月夜。这就有了浪漫的氛围,表明了杜牧自己对扬州对友人的怀念。

明月映照在这二十四桥上,老朋友啊,你这会儿是在哪一座桥上听美人吹箫呢?

这样的调侃之词,并不使人感到轻薄,而是从中读出些许风韵来。

艳而不俗,这也算是杜牧的厉害之处吧。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一向风流,在扬州的那段时间,结识了一位十分相好的歌女。后来,他升了职,要去长安做官。离开扬州时,他写了两首《赠别》送给这位相好的歌女。

繁华的扬州城,十里长街,歌台舞榭不计其数,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珠帘后又有多少美艳的女子,可是都不如眼前之人娇美啊。

读着杜牧的这一句诗,耳边响起霍尊深情地吟唱: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一句也是那《赠别两首》中的句子。

在分别的前夜,杜牧应该和这位歌女彻夜未眠,所以才会见到燃烧了整个夜晚的蜡烛。

蜡烛本是替人照明的,哪有什么心思,哪会了解惜别之情,哪会垂泪?

杜牧这样写,无非是借物喻人而已,是写自己和情人不忍分别,在离人眼里,蜡烛也会淌泪。这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无非是在借蜡烛说离人纷乱的心情,泪眼相对的情形,但因了蜡烛这个意象,更让人觉得委婉凄美。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也。杜牧这一句,正是写出了“黯然销魂”这四个字,让人读了,深受感动。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怀才不遇,以酒为伴,扬州城里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

日子就在这样的恣意生活中匆匆而逝,回想起来,在扬州的生活都成了大梦一场,梦醒了,不过是一场空。到头来,只是落得一个青楼薄情郎的名号。

这一句,是回首,是悔恨,也是自嘲。

多年来自以为潇洒浪漫的生活,原来是那么的不值一提,往事不堪回首,又不能不回首,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这些年原来是一事无成,曾经那么自负,那么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却落得个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结果。

有时候,放浪形骸的生活只能得到一时的惬意,而自律,才是每一个人今生必做的功课,唯有努力,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喜欢这一句,喜欢红叶的热烈和杜牧的俊朗。

诗人在远行途中,见到一片枫树林,正是傍晚时分,落日照在这一片枫树林上,如此鲜艳,这壮观的景色,让杜牧不由得停下马车,静静地观赏起来。

诗人爱这红叶,不仅因为它如春花一般绚烂,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红叶经历了秋风的吹拂,经历了风霜的考验,不畏严寒,愈冷愈红。

杜牧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不畏世俗,卓然独立,积极向上。

人生难免经历风霜,在风霜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强起来,像红叶,散发出生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