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五首古诗中的古人:以诗为笔,绘洒脱人生画卷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1 08:07:24    


一、《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 朱敦儒这人,经历了北宋南宋的交替,前半生过得那叫一个潇洒自在,跟普通人似的到处闲逛。可到了中年,赶上乱世,晚年还出仕了一回。不过不管咋折腾,他心里头一直惦记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这首《西江月》就是他晚年心里想法的大实话。
  •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你看啊,他每天都把酒杯倒得满满的,小院子里的花天天都开得可艳了。这日子,简单又美好,感觉就像住在桃花源里似的。“深杯酒满”,这“深”字用得特棒,感觉他喝酒那叫一个豪爽,一口下去,啥烦心事都没了。“小圃花开”呢,用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把生活的平静和美好全给烘托出来了。四季轮回,花就那么自顾自地开着,他就看着这些花,心里肯定特满足。“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这句可太绝了,他自己唱歌自己跳舞,想咋乐呵就咋乐呵,没有任何人能管得着他,也没有啥烦心事能绊住他。这一连串的“自”字,就把他心里头那种自由自在全给喊出来了。他不用看别人脸色,也不在乎别人咋想,就顾着自己开心,这境界,一般人可真比不上。
  • 下阕“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这两句一下子把眼光放得老远老远,从自己的小日子看到了历史的长河和生死的大事情。历史上那些牛哄哄的人和事,现在回头一看,就跟做了一场春梦似的,啥都不剩。黄泉底下,又有多少特别有才华的人都悄没声儿地躺着呢。这两句既有对历史变来变去的感叹,也有对人生苦短、命运捉摸不定的无奈。不过朱敦儒可没陷到悲观里头出不来,“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他想得特明白,不用老算计着功名利禄,也别老想着把日子过得严丝合缝的。就抓住现在,珍惜眼前的好日子才是正事儿。这种想法可不是偷懒,是他经历了一辈子的折腾后,悟出来的人生大道理。到了晚年,他能把那些烦心事都扔一边儿,回到心里头的平静和自由,用洒脱的样子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真挺让人佩服的。

二、《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苏轼这辈子,当官的路那叫一个坎坷,老是被贬来贬去的。可他这人就是牛,不管到哪儿都能乐观点儿,不被那些倒霉事儿打倒。这首《临江仙》就是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写的,那时候他虽然倒霉,但是在山水和酒里找到了能让自己心里舒服的地儿。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开头就说自己晚上在东坡喝酒,一会儿醒一会儿醉的,等回到家都差不多三更天了。“醒复醉”这三个字,把他心里头的不痛快和借酒消愁的样子全画出来了。他心里苦啊,只能靠酒来麻醉自己,可这愁哪是那么容易就没了的。“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俩字用得特巧,把他喝醉了迷迷糊糊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的,好像连时间都跟着模糊了。“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回到家,家里的小仆人睡得跟猪似的,呼噜打得震天响,敲门都没人理他。这要是一般人,肯定得气炸了,可苏轼呢,他不气,还拄着拐杖到江边听江水声去了。这就显出他的心大了,这些小麻烦在他眼里都不算啥,江水声可比这些重要多了。在江水的哗哗声里,他好像能把那些烦心事都给忘了,跟大自然都成一体了。这时候的他,可不是那个在官场里被人挤兑的苏轼了,而是个能跟天地对话的聪明人。
  • 下阕“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在这儿把心里的苦水都倒出来了,老说自己的身子都不归自己管,啥时候才能把那些功名利禄的想法都扔了呢。“长恨此身非我有”,用了庄子的话,把自己在官场里身不由己的难处说得明明白白。他想从那些勾心斗角里跳出来,找回真正的自己。“何时忘却营营”,就是他对自由的大声喊啊,“营营”说的就是那些整天忙活着当官发财的人,他早看腻了这种生活,盼着能有一天彻底解脱。“夜阑风静縠纹平。”夜深了,风也停了,江面上的水纹就跟丝绸似的,平平静静的。这景儿写得又美又有意境,把苏轼心里慢慢静下来的感觉也带出来了。在这安静的夜里,江风和江水就像一双大手,把他心里头的灰都给擦干净了,让他能松口气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最后这两句,他把自己心里想的以后的日子都说出来了。他想弄条小船,离开这些乱糟糟的事儿,到江里海里去过自由自在的后半辈子。这是他对自由生活的美梦,也是他对自己倒霉命运的反抗。虽说他也知道,在现实里,这想法不好实现,可他能在心里头想想,给自己找个寄托,这洒脱劲儿,真让人竖大拇指。

三、《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李白,这可是大名鼎鼎的“诗仙”啊,一辈子活得那叫一个潇洒,想干啥就干啥,就追求自由。《山中问答》这首诗,用特简单明了的话,画出了一个跟神仙住的地方似的意境,把他躲到山里不想出来的自在心情全写出来了。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诗一开头,就像有人在问李白,你咋想的啊,跑这青山里住着?李白呢,就笑一笑,啥也不说,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自在。“笑而不答”这四个字可太妙了,把李白对那些世俗眼光的看不起和自己的超脱全摆出来了。他为啥不回答呢?是因为他心里的安静和自由,用嘴说不出来,还是觉得自己的选择压根儿就不用跟别人解释?不管咋回事儿,这“笑而不答”就把他的洒脱和大气全露出来了。“心自闲”呢,直接就把他的心情挑明了,在这山里,他的心就像平静的湖水,没有外面那些吵吵嚷嚷和烦心事,就剩自己瞎溜达的自在和高兴了。这心情,是他从官场跑出来,回到大自然里的结果,也是他对自由生活一直不放弃的追求。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没直接说为啥住山里,反而把眼睛看向了山里的景儿。桃花开得正艳,花瓣跟着流水慢悠悠地往远走,这景儿美得跟画似的,还特别有灵气。“窅然”这词儿,就是说又深又远的意思,把桃花流水消失在远处的那种神秘、悠远的感觉全弄出来了,让人忍不住瞎想。在这桃花流水后头,李白好像看到了一个跟外面世界完全不一样的地儿。“别有天地非人间”,这就是他对山里世界的大夸特夸。这里的天地,没有外面那些人跟人斗心眼儿、互相骗的破事儿,就只有大自然的安静和和谐。桃花、流水、青山、白云,凑到一块儿就是一张天然的大照片,李白就是这照片里的主角,他跟大自然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享受着老天爷给的自由和美好。这首诗通过写山里的生活,把李白对自由、洒脱生活的想往全喊出来了。他用一种特别牛的样子,看不起那些世俗的看法,就守着自己心里想的,在大自然的怀里找到了能让自己灵魂歇脚的地方。

四、《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这人写诗画画都厉害得不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得能把人淹死。《终南别业》这首诗,是他晚年在终南山隐居的时候写的,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把他在山里悠闲的日子画得清清楚楚,还透着一股深深的禅意和洒脱劲儿。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开头就说自己中年以后就喜欢上了那些道家佛家的东西,晚年就在终南山脚下安了家。“中岁”把时间点出来了,“颇好道”就把他心里的变化给亮出来了。王维年轻的时候也想当官干大事儿,可经历了官场的起起落落和人生的磕磕绊绊后,他就对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感兴趣了,想找个心里安静、能超脱的地儿。“晚家南山陲”,“晚”字里全是岁月的故事和人生的感悟;“南山陲”就是说住的地方,终南山在以前那可是隐居修行的好地方,王维选这儿住,就说明他想离那些尘世的烦心事远远的,回到大自然的决心。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颔联写他在山里平常咋过日子。他要是来了兴致,就自己一个人出去溜达,山里那些好玩的好看的,就他自己能体会。“兴来”俩字,把他的随性和自由全表现出来了,想出去就出去,全看心情。“每独往”就强调了他的孤单和独立,他不用别人陪着,就自己在山里瞎走、瞎想、瞎琢磨,跟大自然唠嗑。“胜事空自知”,山里的那些好东西,就他自己能明白。这种“自知”的境界,就是他对自己心里感觉的宝贝和专注。他不在乎别人知不知道、夸不夸,就顾着自己跟大自然在一块儿的时候那点特别的感觉,这就是洒脱人的活法。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颈联那可真是诗里的大宝贝,用特简单又有禅意的话,画了个又空又远的画儿。他沿着山里的小溪走,走着走着走到头了,没路了,前面就剩水了。一般人到这儿得急得跳脚,可王维不,他慢悠悠地坐下,看天上的云彩起来了。这两句诗里的道理和禅意可深了去了。“水穷处”就像人生里走投无路的时候,“云起时”就是希望和转机。王维能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知道,倒霉的时候就是一阵儿,只要心里平静、豁达,就能在没路的地方看到路,在困境里找到出口。这种随遇而安、顺着来的态度,就是洒脱到顶了。这不仅是他对大自然规律的明白,也是他对人生没个准儿的坦然接受。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尾联写他在山里偶尔碰到个老头,就跟人家唠得热火朝天,都忘了时间了。“偶然”俩字,又把他生活的随性和没约束说了一遍。他跟老头碰见那是巧了,不是故意安排的,这种不期而遇的聊天,让山里的日子更有意思了。“谈笑无还期”,就说他跟老头聊得特开心,俩人之间没有那些假惺惺的东西,就真心实意地唠,心里想啥说啥。在这说说笑笑里,王维把外面世界的烦心事都给忘了,就顾着这一会儿的安静和高兴了。整首诗把王维隐居的日子写得仔仔细细的,把他晚年超脱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洒脱心境全露出来了。他在山水里明白了人生是咋回事儿,用禅意写诗,让诗到了一种又空又远的境界,成了中国古典诗歌里的大明星。

五、《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刘禹锡

原词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 刘禹锡这人,一辈子也是够折腾的。就因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就老是被人贬来贬去,二十多年都在外面流浪。可他这人有股子硬气,不管咋的都不低头,一直都那么乐观。这首《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就是他遭了老多罪后,回到京城写的,诗里全是对人生的想法和洒脱的劲头。
  • “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开头就把自己二十多年的倒霉经历说得明明白白。“二十馀年”,这时间可太长了,一般人早被磨得没脾气了,可刘禹锡挺住了。“作逐臣”,这“逐”字用得老狠了,把他被朝廷撵出去、流放到外地的苦处和无奈全写出来了。可等他好不容易回到京城,看到曲江池边的春光,心里头可没被以前的苦给填满。“归来还见曲江春”,“归来”这俩字,藏着他遭了罪后的高兴和安慰;“还见”就把他对眼前春光的珍惜和感慨摆出来了。虽说岁数大了,头发都白了,可他还能用一颗热乎的心去感受生活的好,这种在苦日子里还能爱生活的劲儿,就是洒脱。
  •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颔联把他的洒脱和豪放全抖搂出来了。他在杏园花下面,不管自己头发白了,可劲儿喝酒,喝得迷迷糊糊地倒在花丛里。“游人莫笑”,他好像知道别人得笑话他,可他不在乎。“白头醉”,他用自己的白头发和喝醉的样子一对比,特明显。白头发是岁月的痕迹和人生的故事,喝醉了就是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放纵。他都老了,还能像年轻人似的,在花里喝酒找乐子,不在乎那些小规矩,想咋地就咋地,这在以前那种老封建的社会里,可太少见了。“老醉花间有几人”,这就是他对自己特别行为的得意和感慨。他知道,这世上能像他这样遭了那么多罪,还能有颗年轻洒脱的心,在花里喝醉的人可不多。这一句,既是夸自己,也是给那些在困境里没了生活勇气和乐趣的人打气。整首诗把刘禹锡回京城后的生活和心情写得透透的,把他遭了难后养成的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全摆出来了。他不把被贬当成多苦的事儿,就当成人生的锻炼,在倒霉的时候把自己的心磨硬了,回来后还能乐观点儿面对生活,这精神,真得让人服。

这些传了千百年的诗,就像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里亮着自己的光。它们用洒脱当笔,用自由当墨,把诗人在各种情况下对人生的琢磨和追求都写出来了。

  • 从朱敦儒的“领取而今现在”,到苏轼的“江海寄余生”;从李白的“别有天地非人间”,到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再到刘禹锡的“老醉花间有几人”,每首诗都藏着诗人对尘世枷锁的挣脱,对心灵自由的想往。现在咱们这个社会,节奏快得像火箭,压力大得能把人压扁,诱惑多得能把人迷晕。
  • 咱们还能不能像这些诗人似的,有这么洒脱的心境呢?是在追名逐利的时候把自己给弄丢了,还是能像他们一样,在山水里、在平常日子里找到心里的安静和自在呢?这问题啊,咱每个人都得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