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自下而上》中的100个金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8 09:05:58    

为什么一夫一妻制会取代其他婚姻制度成为主流?

为什么在没有任何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原始裙落中,人们也会遵循基本的道德准则?


为什么科学概念会从私人事业中崛起?


为什么鼓励创新却从来带不来创新?


为什么重农主义要让步于重商主义?


计划经济不能战胜市场经济?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能成功,而很多国家的改革却陷入了停滞?


为什么嫁接他国的政治制度往往会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为什么区块链技术会带来爆发式的金融革命,其他的制度设计却不能?


这本书的全称是《自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核心词是:演变(evolution),作者给的定义是:演变是“渐次展开”(unfolding),是“增量式渐进变化”,它是自发的、不可抵挡的,是来自事物内部的变化,而不是被外部引导变化的。


作者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认为: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演变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完美途径;几乎所有人类文化的改变和发展,都是渐进的、增量的、无预定方向的、自然发生的,并且受种种竞争理念自然选择的推动。“演变”观点不仅仅适用于生物学,而且适用于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


马特·里德利是英国记者,科学家,商界人士,因为其在科学、环境学与经济学领域的著作而闻名。他的著作已入围六大文学奖项,其中包括《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与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科学图书奖。


以下是这本书的100个精华选段:

1、惩罚只不过是人类对报复的渴望,但打扮成了可敬的样子。

2、丹尼斯·狄德罗认为自然并无目的,并从《物性论》中摘抄了一句话作为自己这本书的座右铭:“我们要在光明里,才看得见什么是黑暗”。


3、自我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4、经济学作家蒂姆·哈福德指出:“试错,是解决复杂世界中问题的一种强力进程,专业的领导却不然。”


5、他窥视着地质时期的茫茫深处,说了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找到创世的遗迹,也没有看到末日的前景。”


6、诚然,你要和对手在生产上展开竞争,但你也必须与客户、供应商和同事合作。商业需要信任,也孕育了信任。


7、在你生命的每一秒钟,你的1000万亿个线粒体带动10亿兆个质子穿越细胞膜,捕获所需电能,用来制造你的蛋白质、DNA和其他巨分子。


8、以鸟巢为例,精美的“设计”,为幼鸟提供保护和伪装,每一种鸟都有一致(且唯一)的设计。然而,它们是鸟通过最简单的本能建起来的,没有整体规划,只有一连串与生俱来的冲动。


9、教士们发现,苛刻的、苦修般的自我牺牲,能唤起更大的忠诚度。


10、商贸是自由的助产士。


11、将因果关系简单化,是典型的宗教做派。


12、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导致60000多人死亡。万圣节的清晨,教堂里挤满了人,神学家按照莱布尼茨的解释说,里斯本罪恶太多,受惩罚是应得的。伏尔泰认为这太过分了,便写了一首诗讽刺地问:“那就是说,陨落于地震的里斯本,比处处骄奢淫逸的巴黎,能找到更多的恶?”


13、大部分动物和植物都包含了名为“内含子”的长长DNA序列,“内含子”在转录之后就遭到了丢弃。“唯一‘功能’就是自我保存的序列必然会出现,而且会维系下去。”


14、牛顿用重力而不是上帝解释行星的轨道和苹果的落下。这样一来,就不需要一位过度劳累的造物主永恒地施加神圣的干预和监督了。重力使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无须吩咐。耶和华或许一脚开了球,但球是自己滚下山的。


15、“蚊子,”麦克尼尔说,“帮助美国人打破僵局,夺下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没有蚊子,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明年7月4日蚊子咬你的时候,别忘了这个故事。”


16、一场战斗的偶然结果,有可能提前加快一个国家的覆灭,也可能推迟它,但如果这个国家注定要覆灭,那它迟早都会发生。


17、伊壁鸠鲁顺着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思路,提出世界的构成无须一大堆特殊物质(包括灵魂和幽默),只靠两种东西——虚空和原子就足以。伊壁鸠鲁说,一切都由小到看不见但坚不可摧的原子构成,中间隔着虚空;原子服从自然规律,每一种现象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对公元前4世纪而言,这个结论可谓有着惊人的先见之明。


18、在西方思想史上,天钩模式占主导地位,它把世界解释为设计和规划的结果。柏拉图说,社会模仿一种设计好的宇宙秩序、一套应当强制执行的信念来运作。亚里士多德说,你应该在事物内部寻找意图和发展(也即灵魂)的原则。荷马说,神祇决定战斗的胜负。圣保罗说,你应该本着道德行事,因为这是耶稣的教导。穆罕默德说,你应该顺从神明通过《古兰经》传下的言语。路德说,你的命运在上帝的手中。霍布斯说,社会秩序来自君主或他所谓的“利维坦”(也即国家)。康德说,道德超乎人类的经验。尼采说,良好的社会需要强力的领袖。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世界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描述,还有一种我们应当遵循的自上而下的准则。


19、在社会中,人是变化的承受者,甚至直接主体,但很多时候,成因来自别处——它们是自然发生的、不可阻挡的集体性力量。


20、基因组没有主基因,大脑没有指挥中心,英语没有指导员,经济没有首席执行官,社会没有总统,普通法没有首席大法官,气候没有控制按钮,历史没有五星上将。


21、人类历史的传授方式,也由此充满了误导,因为它太过强调设计、指导和规划,而太少关注演变。所以,打了胜仗的,是将军;经营国家的,是政客;发现真理的,是科学家;创造流派的,是艺术家;实现突破的,是发明家;塑造心灵的,是老师;改变思想的,是哲学家;布道的,是教士;做生意的,是商人;阴谋导致危机;神祇订立道德。


22、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对人择原理做了最后判决:“想象一下,有一摊泥浆清早醒来,它想:‘我发现自己所在的世界真有趣啊,我所在的这口坑太有意思了,刚好适合我,不是吗?老实说,它跟我的契合度好得太惊人了,说不定是专门为我造的呢’!”


23、我们都渴望他所说的“心心相通的愉快”,即“观察到别的人有着跟我们内心中一样的各种情绪,再也没有什么更叫我们愉快的了”。


24、按照斯密的观点,道德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人在社会中寻找心心相通的愉悦,自行决定道德准则,接着道德家再观察、记录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反过来又以从上至下的方式将之教导给人们。基本上,斯密的意思是,告诉你应该怎样行事的牧师,他的道德准则其实来自观察真正有道德的人怎么做。


25、埃利亚斯认为,道德标准是演变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记录了伊拉斯谟和其他哲学家公布的礼仪指南。这些指南充斥着似乎根本不必要,其实更能透露实情的餐桌礼仪、如厕礼仪和床事礼仪建议:“他人大小便时无须打招呼……不得用桌布、袖子或帽子擤鼻涕,也不要用指头挖鼻孔……吐痰时要背过身,以免唾液吐到他人身上……吃饭时不可挖鼻孔。”简而言之,这些琐碎的行为竟然值得一提,暗示以现代标准来看,中世纪欧洲的生活相当“恶心”。


26、英美法归根结底都来自普通法,这种道德准则,没有专人撰写,但每个人都要参与。也就是说,和十诫或者大部分成文法不一样,普通法通过先例或对手论证自然形成,不断演变。用法学家艾伦·哈钦森的话来说,它是渐进式的演变,既不是痉挛式的跳跃,也不是散漫的停滞。它是一个“永久的进行过程——转瞬即逝、动态、混乱、富有成效、可望而不可即、自下而上。”


27、法官逐步改变普通法,一个案例接一个案例地调整法律原则,以求符合事实。如果出现了新的难题,不同的法官会得出不同的处理结论,而随着时代有别,前后接续的法庭逐步地选择自己偏爱的路线,最终会形成一种文雅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法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28、英国始终对欧盟感觉不舒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英国自下而上制定法律的传统,跟欧洲大陆自上而下制定法律的传统相矛盾。


29、如果一个物种有许多代都反复遭遇相同的体验,那么,它的后代最终会选择某一种能应对这一体验的遗传素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碰巧一开始就获得了能应对该环境的素质的后代,会比其他后代更好地生存下来。于是,基因借此体现了过去的体验。从前需要后天学习的东西,有可能成为本能。


30、生命的诊断特点是,它捕获能量以创造秩序。这也是文明的一个标志。人使用能量来构建房屋、设备和观点,而基因则使用能量来制造蛋白质结构。


31、在一个由运动轨迹可预测的原子所构成的世界里,卢克莱修无法解释人类明显存在的自由意志。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任性地提出,原子必定是偶尔不可预料地偏离,因为神祇命令它们这样做。自此,诗人的这种前后不一就叫作“卢克莱修式偏离”。


32、在农业社会,一个家庭能种植的粮食只够养活其家庭成员,很少有余粮能用来养活别人。于是,只有极少数人能拥有的城堡、天鹅绒外套、盔甲,或者其他任何需要多余能量才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借助牛、马、风和水,能够产生稍微多一点的盈余能量,但多得并不过分。木头没有用,它只能提供热量,但不能做功。于是,一个社会能够制造多少资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物质),始终有着上限。


33、你的凝血基因存在的作用就是制造凝血蛋白,让伤口的血液更好凝固;但这一功能设计并不意味着有智慧设计师预见到了凝血的需求。


34、是基因的自私,促成了生物个体的无私。蜜蜂自杀式地去蛰威胁蜂巢的动物,为了自己的蜂巢而死,好让基因存活下去。只不过,在这个例子中,基因是通过带有毒刺的母亲、蜂王间接传递的。把身体视作为满足基因需求而运作,比反过来想更合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


35、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世界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变化的地方。模式自然出现,趋势逐渐演变。候鸟在天空中排队成V状并无意义,白蚁建造了宏伟的蚁穴却不需要设计师,蜜蜂修筑六角蜂巢不靠指令,大脑的塑造不来自“造脑师”,学习可以不靠传授,政治事件由历史塑造,而非反过来那样。


36、卢克莱修蔑视一切形式的迷信,他的原子论违背了基督教变体论的教条。基督徒一旦掌权,他就立刻被排斥到了边缘。他对快乐原则的推崇,也与基督徒对“快乐是罪,受苦是善”的常见迷恋无法兼容。


37、我们的习惯、制度、语言甚至城市,都在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机制竟然惊人地符合达尔文主义:它是渐进的、无指向的、突变的、不可阻挡的、组合的、有选择性的,在某些模糊的意义上,也是进步的。


38、常用的单词往往短小,如果它们被频繁使用,单词会越变越短:如果我们经常要用到长单词,就会创造缩写形式。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减少呼吸、时间和纸张的浪费。这是完全自然自发的现象,我们基本上意识不到。


39、这是一条生态铁律:赤道附近的物种多,但活动范围小;两极附近物种少,但活动范围大。语言同样符合这一铁律。阿拉斯加人说的母语,用一只手就能数清。新几内亚则有数以千计种语言,在瓦努阿图的火山岛加瓦岛上,面积仅有13平方英里,人口数量为2000,却使用5种不同的母语。在热带森林和山区,人类的语言多样性达到了极端。


40、音乐同样在演变。它惊人地改变着自己的流向,一路携卷走了音乐家。巴洛克古典音乐带来了浪漫派,浪漫派带来了拉格泰姆,拉格泰姆带来了爵士,爵士带来了蓝调,蓝调带来了摇滚,摇滚带来了流行。没有此前的风格,新的风格将无法形成。


41、乐器变化很少是彻底的创新,而是其他乐器改良带来的后裔。钢琴是羽管键琴的后代,羽管键琴跟竖琴有着共同的祖先。长号是小号的女儿,是喇叭的表亲。小提琴和大提琴是由琵琶改进而来的。如果没有巴赫等人的作品,就没有莫扎特,而如果没有莫扎特所描绘的图纸,贝多芬也写不出作品。


42、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纯粹性自由,以雌性杂交(或许是出于一种避免杀婴的本能竞价)使大多数雄性之间的竞争在精子层面上展开,而不是个体争斗,从而模糊了父权。


43、游牧民族的习惯是征服一个国家,杀掉男人、孩子和老人,将年轻女性掠为妾室。成吉思汗自己就有过上千个孩子,他的追随者也大都如此。


44、城市首次出现在青铜时代,人借助驮畜和船只,把足够多的食物运送到比村庄更大的定居点。到铁器时代,有轮大车和帆船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城市也变得更大。等马拉公共运输车和蒸汽火车出现后,人们有了更大的通勤范围,城市向外蔓延。等到轿车、卡车载着数量更多的人前往更大的城市地区,城市迅速扩张。接着,它们开始从生产中心变为消费中心。


45、人类的创新多来自城市:城市越大,创新就越多。这一现象的原因很清楚,至少轮廓分明。人类通过对概念的组合和重新组合来进行创新,网络越大越密集,冒出来的创新就越多。


46、人们交换得越多,劳动分工得越细,就越是在为彼此工作。他们越是为彼此工作,生活水平就越高。劳动分工带来的结果是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了庞大的协作网络,它把潜在的敌人变成了可敬的朋友。


47、拉普拉斯认为,宇宙的现状是“过去的影响、未来的成因”。如果有智者强大到足够计算出每一项因的每一项果,那么,“就没有任何事情是不确定的,未来和过去都将展现在他眼前”。


48、无须邀请,劳动分工自然地从社会中产生。它逐渐演变,受我们天然交换意愿的刺激。用斯密的话来说,“互动有无、物物交换、彼此交易的倾向”,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人类身上,但其他动物并非如此:“没人见过狗有意识地与另一条狗交换骨头”。


49、斯密做了一个著名的比喻,认为指挥之手是无形的:每个人“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他管理产业的方式,是为了使生产实现最大的价值,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和其他许多情况一样,他受着一只无形之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50、在一个拥有70亿人口的世界里,饥荒变得越来越没什么人听说过了,可在人口是20亿的时候,饥荒可是个常客。


51、熊彼特在推理中明确地提及了生物学,将经济变化称为“产业突变”的过程。他认为,经济体就像生态系统,生存斗争使得企业和产品互相竞争,有所改变。他还认为,没有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这种经济演变不会发生。


52、穷人的富裕来自市场造就的创新,这对穷人绝非坏事:“相反,穷人唯一靠得住的福祉,就是把得到市场检验的进步和供给释放出来,给予尊重”。


53、保罗·罗默(Paul Romer)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他认为,有了合适的体制(销售你产品的市场;防止盗窃的法律;为你带来经济刺激的合理财政和税收制度;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又不能太多),你就可以着手进行创新,收获它带给你的奖励了,与此同时,你还可以和世界分享它,整个方式就跟你设计、制造了一台机器差不多。


54、市场经济中真正的老板是消费者:他们通过购买和放弃购买的行为,决定了什么人应该拥有资本、运营工厂。他们决定了要制造什么东西,采用何种质量,生产的数量。他们的态度导致了企业家的盈利或亏损。他们使穷人致富,富人变穷。他们不关心过去的功德。只要有东西能更好、更便宜地提供给他们,他们就立刻投入新人的怀抱,哪管旧人的哭闹。


55、当时,由于黄金软,容易弯折,人们认为它没有用,而青铜则是有着崇高地位的金属。现在正好相反:青铜便宜,黄金贵重。故此,万物兴衰有时:原来贵重的,最后落得一文不名;起初被人轻视的,却逐渐享得尊贵。


56、连在2005年都没法想象出2015年的计算机是什么样子,在1965年更是痴人说梦了。一如生物物种的演变,每一过渡性的中间步骤,都必然是可以存活的有机体。每一种技术都是下一种技术的必经阶段。


57、从石器时代到如今,在地球上每一个角落,技术的故事都是这样:不管你考察什么地方,技术都庄严地从一种工具进入下一种,很少蹦蹦跶跶,也很少偏离主线。一如凯利所说,顺序总是一致的,并在各大洲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刀始终出现在火的后面,人类墓葬始终出现在刀的后面,石拱先于焊接。”


58、很少有来得太迟的发明。它们总是在自己出现最合情合理的那个历史瞬间出现。


59、“演变”(evolution)一词的本意为“渐次展开”(unfolding,也有“演变”之意)。演变是一个故事,讲述世事如何变迁。它是一个有着诸多其他含义的词,涉及特定类型的变化。它暗示一种东西从另一种东西里出现。它又有“增量式渐进变化”的隐含意思,与突发革命相对。它既是自发的,又是不可抵挡的。它表明从简单起点开始的累积变化。它意味着来自内部的变化,而不是从外部引导的变化。


60、1908年,哲学家埃米尔·沙尔捷对技术提出了最漂亮的演变见解。他这样描写渔船:每艘船都复制自另一条船……很明显,制造得非常糟糕的船,出航一两次之后就沉底了,故此不会遭到复制……那么就可以说,是大海本身,用它彻底的严谨性,选择了功能适应的船只,摧毁了不适应者,从而塑造了船只。


61、是创新的浪潮将我们携卷而走,而不是我们推动创新的浪潮。技术自然会找到发明它的人,而不是反过来。


62、和大多数创新一样,葡萄牙的航海进步来自水手的试错,并不靠天文学家和制图师的猜测臆想。就算两者之间真有什么联系,也是探险家的需求推动了科学家,而不是反过来。


63、斯密提出,语言的规律是发明,而非发现,也就是说,这跟物理定律不一样。但它们始终是规律:如果孩子没能正确地运用“bring”的过去式,说“bringed”而非“brought”,父母或者小伙伴会加以纠正。所以,语言是一个有序的系统,是靠着人们努力尝试“让各自的需求为彼此所理解”,不断试错而自发产生的。没有人负责,但这套系统是有序的。


64、婴儿相信,他自由地向往牛奶;愤怒的孩子认为,他自由地渴望复仇;胆小的孩子认为,他自由地渴望逃跑。同样,喝醉酒的人认为,他自由地决定说出心里的想法,可事后,他清醒过来,却宁肯什么也没说过。


65、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在《自我幻觉》一书中说,自我“从大脑的不同处理流程里产生,就像交响乐队演奏出了交响曲”。


66、20世纪后期,部分天文学家接受了一种新的天钩,名叫“人择原理”。它主张,宇宙的条件、某些参数的特定数值,似乎非常适合生命的出现。换句话说,如果事情稍微有一点不同,就不可能存在稳定的太阳、富含水的世界、聚合起来的碳,故此生命也就永远无法出现。宇宙的这股运气暗示,我们居住在一个特别的世界中,它不同寻常地极其适合我们,这显得太怪异、太酷了。


67、在哺乳动物当中,有一点是不可回避的真相,也即,出于生理原因,雌性在孕育、哺乳后代上要比雄性产生精子花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雌性的生殖能力是一种雄性竞争的稀缺资源。


68、学习能够发生,完全是因为我们有着先天的学习机制。学习不是本能的对立面,它本身就是本能(一种或者多种)的表达。人类的大脑自动具备(尽管不一定最开始就如此)了学习语言、识别面孔和情绪、理解数字、了解物体整体及他人意识的倾向。


69、学校把科学当成事实目录一样教给孩子(也包括我),只要求死记硬背,却从不告诉他们:科学其实是一连串有待挑战的迷人奥秘。教他们认识星系和黑洞吧,别让他们去背波义耳定律!爱因斯坦曾说,“现代教育方法竟然没能彻底扼杀人们探索的神圣好奇心”,简直可以说是个奇迹,“在这个精致的小工厂里,除了刺激,缺少的主要是自由”。


70、米特拉认为,自主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是考核制度。只要考试要检验的仍然是记忆力和精神消化,自我教育就毫无意义,学校仍然无法演变出新的形式。


71、教育,做得好的话,也是一种自发产生的演变现象。它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而且激励人心。然而,它同时也是宣传和灌输的工具,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口中的“精神上的专制枷锁”。


72、倾盆大雨里帮你遮风挡雨、保持干燥的伞,是人类行为与人类设计的结果;万一忘了带伞,把你淋得全身透湿的暴雨,则两者皆非。但促成本地商店卖给你伞的系统,或是伞这个词本身,又或者要求你把伞侧向一边,好留出路来让别的行人通过的礼仪规矩,属于什么范畴呢?这些(市场、语言、习俗)都是人造事物,但它们无一来自人的设计。它们全都是计划之外自然发生的。


73、人类仅仅是附带现象,历史是由更普遍的原因推动的。“就宗教改革而言,马丁·路德领取了太多功劳。”他写道,“但这是一件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路德,自然有别人来做。”


74、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最佳途径。人类制度、人工制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渐进的、必然的、不可抵挡的。它遵循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叙述方式;它慢慢推进而非大步跳跃;它有自己自发的势头,不为外部所推动;它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具体的终点;它基本上是靠试错产生的,而试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


75、印刷带来了廉价的书本,使之广泛传播,这促成了宗教改革,经过此前几百年数次失败的尝试之后,最终破坏了教皇及其追随者的权威。


76、贸易使得意大利商人发家致富。因为对高利贷感到愧疚,他们委托艺术家制作美丽无比的虔诚作品,并支持以开放的心态探索古典世界的知识。


77、大卫·休谟以及稍晚些时候的亚当·斯密为它扫去灰尘,向全世界展示:道德是一种自发的现象。休谟意识到,如果人们善待彼此,对社会是有益的,所以,他认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是理性算计,而非道德规定。斯密更进一步,认为道德来自人类本性的一个独有特点——同理心未经计划,也无人指使。


78、大多数CEO只是搭便车的,拿着高薪在员工创造的浪头上冲,偶尔做出关键决策,但承担的责任,并不比选择该战略的设计师、中层管理者甚至客户更多。


79、威廉·伊斯特利说,今天,贫困的真正原因(而且,它如今已可以避免)是,国家力量不受约束,而贫困群众没有权利。在专家的建议下,当今的发展行业渴望独裁者,并大多能如愿以偿,形成专家的暴政。


80、伊恩·莫里斯在《战争》一书中指出:“暴力的矛盾逻辑在发挥作用。因为人人都知道,皇帝能够派去军团(如果事态太过紧迫,他也真的会这么做),所以他几乎完全用不着这么做。”


81、卢克莱修比西塞罗和奥勒留这两位政治家都更具颠覆性,更开明和有远见。他的诗抛弃了所有的魔法、神秘主义、迷信、宗教和神话。它坚持纯粹的经验实证主义。


82、“所有皆为国,国之外皆空,国以上无物,”墨索里尼这样说。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支持工会,和所有现代反资本主义的人一样,强烈地批判商人的贪婪和“狭隘短视”。


83、所有的神祇和迷信,都源自人类的意识,随着历史的推进,它们会经历特点鲜明但并无规划的转变。这也就是说,哪怕是人类文化中最自上而下的特征,其实也是由下自上、自然产生的现象。


84、没有子女的斯密还观察到,孩子是没有道德感的,他要经历种种辛苦,才能意识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


85、他们几乎不动脑子地照搬了全文的观点。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媒体惊人的轻信,以及它对自封为权威的论调没头没脑的崇敬之心。只要在伪科学的末尾加上“某某学”(ology)的后缀,你就能把记者变成驯服的宣传员。


86、文学评论家乔治·斯坦纳在《怀念绝对》一书中提出,人总是被更崇高的、能简化世界、解释一切的真理所吸引。


87、迷信很容易唤起,不光是在人身上。心理学家斯金纳把鸽子关进有机器定期喂食的笼子里。他观察到,一些鸽子似乎确信,自己在食物出现之前做的事情,是食物出现的原因所在。因此,鸽子会重复这些习惯。一只鸟逆时针地转身。另一只鸟把头塞进角落。第三只狠命摇晃脑袋。斯金纳认为,实验“可以说是展示了一种迷信”,并估计人类行为里也存在很多类似的事情。


88、人类很容易变得迷信。我们毫不犹豫地把无生命的物体视为“主体”,我们相信水晶有治病的神力,老房子里有鬼,有些人能施展巫术,有些食物有着神奇的保健特点,以及有人在“看着”我们。


89、人具备这一意向性立场是符合进化意义的,因为它在石器时代一定能救命。如果你每次听到草丛里传来沙沙声就高度警觉,觉得每一记突发的声响,将其看作潜伏的敌人发出来的,那你很可能活得更长久。


90、如果广义的信仰是普遍的,那么再多的论点也不能扑灭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明真的存在,只不过是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当中。


91、生命的奥妙竟然是用数字形式所表达的无尽多的组合信息(基因组DNA总共只有4个字符——碱基A、T、G、C,取其中3个字符组成氨基酸编码,再经无穷多的连续组合,就构成了遗传密码)。


92、商贸使人们重视在交易中获得陌生人信任的机会。随着陌生人之间的金钱互动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多地把邻居想成潜在的生意伙伴,而不是潜在的猎物。杀死店主毫无意义。故此,同理心、自我控制和道德成为第二天性,尽管道德始终是一把双刃剑,贯穿历史,它既能防止暴力,也很容易引发暴力。


93、科学的关键、启蒙运动的整个动力,就在于拒绝来自权威的观点。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过,科学就是相信专家的无知。观察和实验胜过经书。


94、货币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存储价值、交换媒介和记账单位。它们往往互相冲突,因为虽然黄金稀缺、不生锈,可以很好地存储价值,但它又太过稀缺,无法充当实用的交换媒介。


95、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凭空制成,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已经走上了那条我们想要探究的道路:事情是怎样形成的?它没有神的诡计,一切都是怎么来的?


96、一旦技术成熟,就必然会出现下一步的创新。


97、理查德·道金斯脱口而出的一句评论:“金钱是延迟互惠利他主义的正式代币”,也就是说,有了金钱,人就能在任何时候间接地回报他人的善意。


98、坏消息是人为的、自上而下的、蓄意的东西,是强加给历史的。好消息是偶然的、计划之外的、自然形成的东西,是逐渐演变出来的。进展顺利的事情,大多是无意偶得;搞砸的事情,却大多是有意为之。


99、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渐进的、增量的、无预定方向的、自然发生的,并受种种竞争理念自然选择的推动。对出乎意料的变化,人类往往是承受者而非肇事者。


100、鼓励学生学习,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想些什么;最热心学习的人,成为系统的主人,而非仆人。